国家林草局出台主要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指标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出台了《主要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指标》。该防治指标规定涵盖了地上和地下害鼠,迁飞性害虫、非迁飞性害虫以及毒害草,基本覆盖草原有害生物主要类别,其中草原害鼠主要有田鼠类、沙鼠类、跳鼠类、兔尾鼠类、鼠兔类、黄鼠类和鼢鼠类等;害虫主要有迁飞性蝗虫、草地螟、非迁飞性蝗虫、草原毛虫以及夜蛾类等;毒害草主要有豚草、三裂豚草、黄花刺茄、少花蒺藜等,并将其划定为新外来(入侵)毒害草和一般性毒害草两种。根据有害生物危害特点和统计科学性设置相适宜的防治指标单位,其中草原鼠害设置两项指标,即为有效洞口数或新鼠丘数(个)/hm2和秃斑占比(%);草原虫害防治指标设置为虫口密度(头/m2、头/标准枝),夜蛾类(幼虫)蝗虫以及草地螟等害虫在调查虫口密度多采用头/m2,在调查虫口密度多采用头/标准枝;草原有害植物防制指标设置为毒害草盖度(%)。
该防治指标采用直接赋值的方式,在生产防治实际中更易操作,将成为各地开展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优化防治设计,加大监管力度,凸显防灾、减灾成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来源:林草防治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