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发挥竹业领先优势,探讨竹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10月17日,“竹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高层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科技部人才中心副主任郝强出席会议并作特邀报告;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副司长杜纪山,中国林学会秘书长陈幸良,我院副院长李岩泉,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省林学会理事长吴鸿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张齐生教授,我院亚林所资深专家萧江华研究员,国际竹藤中心党委书记刘世荣研究员,我院北京林机所所长傅万四研究员和竹子研究开发中心陈玉和研究员在会上特邀报告。
会议由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于辉主持,我院及中国林学会、国际竹藤中心共同主办,我院竹子研究开发中心、中国林学会竹藤资源利用分会承办。会议主题为“发挥中国竹业优势,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会者围绕竹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林业建设中可发挥的作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竹业科学研究对策、发挥“一带一路”大平台,探索竹业贸易和企业“走出去”新模式、竹文化在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对策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李岩泉说,中国竹资源种类、竹林面积和产业规模在世界占有绝对优势,竹资源培育和加工利用、科学研究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竹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竹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我国竹业发展也同样面临着巨大困难和重大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定要站在国家战略和世界文明发展的高度来看待。他说,“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新常态下把握战略机遇,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区域综合发展,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是从国家战略高度、国际大局出发,与各国携手共建,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伟业。竹业无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将一如既往地加强竹业研究,构建院内联合、院外合作的研究机制,攻坚克难,勇攀竹业科学高峰,服务竹产业,服务国计民生大战略,为推动竹业创新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会上,我院专家亚林所萧江华研究员、北京林机所傅万四研究员、木工所于文吉研究员、竹子研究开发中心陈玉和研究员、钟哲科研究员、丁兴萃研究员、亚林所袁金玲副研究员分别以“创新完善高效可持续经营的竹林资源体系”、“发展竹工机械,促进产业发展”、“我国重组竹技术与装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竹家居装饰与功能材料研究”、“覆盖雷竹林土壤生态问题与管理对策”、“‘一带一路’竹业发展若干思考与建议”、“竹类植物遗传育新进展”为题分别作特邀报告和专题报告。
会议印发了与会者提交的论文,会后,与会代表考察了浙江永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吉竹子博览园。
我院出席会议的还有亚林所党委书记马力林、副所长汪阳东。亚林所、木工所、北京林机所、竹子开发研究中心、院办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跨越时空的战略构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获得了积极响应。
新时代丝绸之路涉及的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竹藤资源亦广泛分布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超过了1万亿美元,占我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过去10年,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为19%,较同期我国外贸额的年均增速高出4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一,具备技术优势的产业越来越多,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丰富,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能为沿线国家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充分释放沿线各国的发展潜力,将给沿线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为全方位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球竹藤产业总产值达600亿美元,竹藤材及其制品有近万种产品,广泛用于建筑、装饰装修、造纸、家具、化工、纺织、食品、保健、农业、电子等领域,在改善生态、消除贫困和能源替代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王建兰/院办宣传中心 吴良如/竹子中心)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