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竹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高层学术研讨会
来源:院办宣传中心 竹子中心 时间:2015-10-2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内涵,这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因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并获得了积极响应。目前,国家陆续公布了多个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三部委经国务院授权,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我国竹业又将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顺应国家大战略、科学定位与合理站位呢?10月17日,中国林学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际竹藤中心在杭州召开“竹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高层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发挥中国竹业优势,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来自国家科技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林学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际竹藤中心、南京林业大学、浙江省林业厅,以及我国竹产业其他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实体的领导、专家和企业家近200名与会者,欢聚一堂,围绕竹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林业建设中可发挥的作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竹业科学研究对策、发挥‘一带一路’大平台,探索竹业贸易和企业‘走出去’新模式、竹文化在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对策”等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科技部人才中心副主任郝强有针对性地向与会者介绍了科技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峰会情况。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副司长杜纪山在会上建议:成立“一带一路”竹业创新发展论坛,推动竹业健康持续发展;利用中国竹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加强区域合作,即“竹业搭台,经济唱戏”,实现优势互补,扩大共识,增进友谊;加强“一带一路”竹业科技创新工作,为竹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他说,竹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潜力股,通过建立“一带一路”竹业创新发展论坛,可积极推动中国竹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中国林学会秘书长陈幸良说,我国竹产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顺应发展潮流,做“一带一路”建设创新驱动的先锋力量,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提升竹业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在现代竹业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技术合作、经济与文化融合等方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岩泉说,竹业无疆,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竹业发展同样面临巨大困难和大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这些挑战,一定要站在国家战略和世界文明发展的高度来看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将一如既往地加强竹业研究,构建院内联合、院外合作的研究机制,攻坚克难,勇攀竹业科学高峰,服务竹产业,服务事关国计民生的国家大战略。
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省林学会理事长吴鸿如此说道,浙江将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围绕一带一路方针政策,突出林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出做大做强竹业产业的策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践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决策,优化竹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竹产业新的经济增产点,推动竹产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笔者从会上了解到,我国现有竹林面积673万公顷,有竹产品10大类,几千个品种,全国约有755万农民直接从事竹林培育、竹制品加工等生产经营,2014年竹产业总值近1845亿元,然而,其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加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综合实力弱;竹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二是虽然竹制品在国内有悠久的使用历史,但是消费者对现代竹制品的认知度偏低,竹产品过多依赖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份额小、增长慢、需求不足。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齐生等专家与企业家提出了系列主张和建议。
张齐生以“农林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的集成与应用”为例,阐述可否将其技术应用于竹业生产,进一步提高竹业生产与经济效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林所资深专家、著名竹林培育学家萧江华研究员建议,坚持主攻二产,发展三产,提升一产;将竹材和竹笋产品生产的单一经济模式向竹林产品、林下种植、养殖和竹林环境利用的综合经济模式转变;提升生态公益林比重;建设高标准基地竹林;维持合理的竹林林分结构;创新高效、适用、经济、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研发竹林经营机械器具,大力培育产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家庭林场,企业林场等;创新竹林经营市场服务机构;走“请进来”、“走出去”的道路。
国际竹藤中心刘世荣研究员建议,依托“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开展沿线国家竹资源清查与竹产业发展现状、竹产品国际贸易等市场调研;扩大中国竹林培育与加工技术的输出,针对发展中国家竹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加工技术落后的问题,采取国际培训、合作项目、建立研发中心等方式,提供竹产品生产技术,推广中国竹产业技术和发展经验,加强人文交流,促进竹文化与旅游产业,促进“一带一路”沿线产竹国的竹产业发展,促进竹产业技术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竹产业。
傅万四、陈玉和、于文吉、钟哲科、丁雨龙、丁兴萃等专家就竹林机械、竹家居、重组竹技术与装备、竹林土壤生态、“一带一路”竹业发展思路及竹业基础研究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并提出了方向性发展的建议。
竹子以清淡、秀丽、挺拔之美以及虚心有节倍受人们喜爱。我国竹产业规模与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以产品、设备、设计为载体进行了贸易拓展、技术和文化输出。贸易拓展和技术输出主要体现在亚太和美洲竹区,而技术装备输出主要体现在非洲。亚太竹区是世界最大的竹区。本区竹子约50多属,900多种。主要产竹国家有中国、印度、缅甸、泰国、孟加拉、柬埔寨、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斯里兰卡等。
除此之外,在非洲,有着非常丰富的、处于沉睡状态的天然竹林,由此我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其开展了系列基础性的知识与技术培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丰硕成果。作为主要的培训承担单位,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自1993开展援外培训,至今培训了106个国家近2600学员,包括15名部长级官员,与30多个国家开展了合作,其中就有许多非洲国家。2009年始,承担起了中国“走出去”的援卢旺达竹子项目,至今已进行了第三期。
正如会议主持人、竹子中心主任于辉所说,我国竹资源种类、竹林面积和产业规模在世界占有绝对的优势,竹资源培育和加工利用、科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同时,我国竹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竹业从业者的科研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会与企业,面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响亮回答:准备好了,正在准备迎接所有挑战。(王建兰/院办宣传中心 吴良如/竹子中心)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